本报记者郭锦辉
1月7日,年春运大幕正式启动。跨区域人员流动,疫情三年来累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作为我国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后的第一个春运,今年的春运注定将是不平凡的,它承载着团聚的期待,昭示着复苏的希望。
“你春节啥时候回家?我都已经六年没有休探亲假了。我已经定了票,今年准备小年的时候回老家。”在甘肃省直某单位工作的郑女士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先生接到远在河南的母亲电话。“疫情政策优化了,今年应该能回来了吧?”母亲在电话中开心的声音让刘先生既温暖又惭愧。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因为工作值班,目前还没有确定返程时间,但过几天会尽快订票。
每年春运,铁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年铁路春运面临充分满足旅客出行需要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的双重压力。
春运首日,全国铁路主要客运车站,共同举办了“年铁路春运健康出行”宣传活动。在北京西站宣传活动现场,候车大厅摆放着“年铁路春运:让我们共同营造健康旅行环境”的大型宣传牌,现场布置多个春运疫情防控常识的易拉宝宣传展板,工作人员向过往旅客发放防疫知识宣传单、宣传折页,车站大屏播放医护专家访谈视频,医务人员现场接受咨询,健康出行宣传氛围十分浓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的数据显示,1月7日春运首日,全国铁路实际发送旅客.7万人次。1月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列。该公司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运,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旅游流等基本出行需求保持一定规模,铁路客流呈现回暖趋势,总体上比较平稳。
今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到2月15日结束,一共40天。1月6日,也就是春运开始的前一天,在国新办举行的全力做好春运服务保障新闻发布会上,春运工作专班副组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初步分析研判,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年同期的70.3%。他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综合来看,具有客流大幅增长、货运需求大幅增加、一线人员感染风险较大、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增多的特点。
面对今年春运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等挑战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满足群众出行需求、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提供安全便捷服务”三大明确要求。国家层面,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同意,成立了由交通运输部牵头,16个部委和单位参加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印发了《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总体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春运疫情防控指南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年春运承载了人民群众的希望和期待。每年春运对交通运输部门来讲都是一场“大考”,今年的“考题”可能更难。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目前,交通运输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全力打造平安、有序、温馨春运,努力让旅客体验更美好。
故乡在望,欣喜若狂。一直在北京创业的王康最近四年都没有回老家。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已经买到了火车票。“在外面漂泊多年,我现在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回家过个团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