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s://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孩子成绩不好,报补习班是个好选择吗?
从提高考试成绩的角度来说,增加补习课程和延长学习时间,可以暂时提高分数;但是从长远和教育的角度来看,在校外参加补习班,不但加重了孩子的作业负担,也牵扯了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更消耗了大额的补课费。
也就是说,父母给孩子额外“加餐”补课的行为,可以说有害无益。
诚然,额外补课可以为学习较差的孩子查漏补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平时学习的不足,但更多的专家学者认为:
越来越昂贵的补习班,日趋被富裕家庭的子女享用,显著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补习班的宣传套路。
如今的补习班,越来越成为了富裕家庭的“玩物”。
一个课时往往数百元,一套课程都是数千元,短短一周的的夏令营、冬令营,也要近万元。
不管我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补习班都不像是给普通家庭的孩子准备的。
如今的教育,不管是“以开始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还是“以考证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如果家长学历高、思想开明,并且有钱有闲,就能把孩子培养好。
否则的话,如果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既没时间陪孩子,又掏不出钱来让孩子报补习班,那么孩子的教育,有极大概率会走上“歧路”。
因为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看来,一个考不上高中或考不上大学的孩子,他的人生就是失败的。
在无比强烈的升学愿景驱使下,大多数家长只要孩子自己想学,就算是挖心掏肺、倾家荡产也愿意让孩子参加补习班,问题是,市面上盛行一时的教培机构的“清北名师”,真的能在教育孩子方面体现出名师专家的素养吗?
我只能说,他们在赚钱方面,确实是专家。
“羊毛出在羊身上”。
被资本裹挟的教培行业,沦为了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和传销模式的温床。
打开众多知名机构的宣传单,各种教学经验丰富的“清北名师”赫然纸上,似乎家长无论选择哪一家,都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然而实际上,很多老师都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就被匆匆“赶鸭子上架”,成为了高价补习班的“助教老师”。
前不久,还闹出了四家知名教培机构同时聘请一个短视频创作者,冒充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宣传广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这些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其实远不如宣传文案中讲得那样光鲜亮丽。
至于各种“免费听课”、“低价试听”的噱头,大多是为了诱导家长消费而设立的幌子,一旦你想要占免费课程的便宜,那么从早到晚、不眠不休的营销消息、电话和邮件,就会让你悔不当初、痛不欲生。
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是:教培机构每年需要花费数十亿营销费用,每获取一个新客,甚至需要花费元以上的宣传费用。
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教培机构在广告、场地和薪资上花的每一分钱,最后都会转嫁到学生家长的补课费上。
教育,不是赚钱的生意。
所以说,昂贵的补课费,是教培行业畸形和恶性发展的明证。
至少,动辄数千元的补习班,是许多普通工薪家庭所无法承受的,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如此沉重,房贷车贷、教育养老正在逐步掏空着中年人的生命和精力,我们连解决自身和家庭的衣食住行,都感觉愈加费力,哪里能掏得出每年数万元的补课费给教培机构?
所以说,就算是应试教育,提高成绩的重点也应该放在父母给予孩子的家庭教育上。那些居心叵测,目的不得而知的补课老师和教培机构,想尽办法要把孩子拉进补习班,在我看来,这就是作恶。
本来,教育事业就不该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更何况,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是具备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做题考试的庸才。就算是咱们的孩子通过勤学苦读,家长也花了大价钱,用各科补习班和兴趣培训班填满了孩子的课余时间,那么我们用大纲、试卷和补课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一定能在毕业后找到工作,顺理成章地成家立业吗?
我看未必,至少这些自始至终“埋在试卷里的孩子”,缺乏自理、思考和眼光,你让他去就职,他可能连话都说不利索,只知道沉浸在自己“旁若无人”的自私自利中,甚至不管家人、他人和社会为他付出了多少,他都学不会感恩。
这样的教育,显然是错误、片面和失败的。
孩子成绩不好,参加补习班其实用处不大,因为真正的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做题家”或“考试机器”,才叫做教育。
总之,“双减政策”的发布,给素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