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白癜风患者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5/9107762.html
那天晚上,我和小华聊了将近8个小时的鬼怪。
鬼怪们包括《生化危机8》里的怪婴,《寂静岭》中的三角头,后来是《午夜凶铃》里的女孩,以及《遗传厄运》里的人头。我知道后两个不是电子游戏,我们的谈话自那时起就有了跑偏的嫌疑。然而交谈的欲望却停不下来,讨论的边界一路蜿蜒,仿佛我们彼此的唇舌被下了降头,非要等待BUFF消失之后,才能停止吐字的惯性。
我想是酒精的作用使然,从开始时活跃气氛的杯精酿,到后来两人喝光服务员依次摆上桌的所有液体。我喜欢啤酒烫熨身体的感觉,妥帖、平整、自如,那是一首曲调逐渐拉高的歌曲,在体内行针部线般引起每个细胞放声歌唱。
我忘记是在第几杯的时候问了小华这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游戏最恐怖?
小华的耳朵已被酒精熏成粉红色,上下有规律的运动着,此时他正贪婪地咀嚼面前的醋泡花生米,“那种玩起来不恐怖,回想起来才恐怖的,鬼怪现身时不恐怖,迟迟不露面的,最恐怖。”他这样对我描述。
《生化危机8》在小华和记忆里的湘菜按照我原来的打算,这次采访的地点,我会选在一个烤肉摊,要上五六十串烤肉,两盘豆腐皮涮牛肚,然后慢慢喝酒,徐徐交谈。
采访不熟悉的人,话题需要预热,我期望烤肉摊人群鼎沸的BGM,能够给我足够的辅助。我觉得游戏玩家都有表达基因,如果采访环境对路,无数话题会自我呈现,这也符合每个优秀游戏作品的气质,内容足够丰富,不愁没有可聊的角度。
一款游戏,具体好在哪里,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有时采访对象无意识的沉默,或者大段看似无关的细致描述,恰恰才是头脑活跃的鲜明反应,表明游戏作品的内容真正击中了他。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度追求速度与数量的时代,大部分人都企图通过一句话、一种观点,一个横截面,去定义某个游戏的好坏,或者干脆放弃探讨,转向刻意的调侃,引发抖机灵式的全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