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变成爱心事业,威海这个手工艺人很热心

元旦前夕,环翠区环翠楼街道海城社区古山三巷沿街的树上都“结”出了黄澄澄的柿子,甚是喜人。走近细细端详,才发现,这缀满枝头的柿子其实是逼真的布艺手工制品。为庆祝元旦来临,海城社区布艺手工达人——王炳珍,带着社区志愿者赶制了一百多个柿子,将“柿柿如意”的好寓意送给大家。

做百余个柿子送祝福

手拿绣花针,在一块巴掌大的橙色布料上密密地缝着,填充、收口、装饰、造型……在王炳珍的手中,针线似乎有了魔力,让一块平平无奇的布料瞬间变了样儿。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一个栩栩如生的柿子就做好了。

“这个柿子做起来简单,之前的准备工作可不少,光试验布料就试了好几种,既要颜色贴近,又要弹性好、造型性强。”在填充封口的柿子顶部打了个结,王炳珍打开了话匣子。一周前,社区工作人员给王炳珍发了一个网上找来的布艺柿子的照片,她随后就忙活开了。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容易大量制作,为此,王炳珍特意买来一兜新鲜柿子,反复观察其外形特点,设计了起来。

研究出最简单易学且生动形象的制作方法,王炳珍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和几位居民上手做了起来,六人全靠手工缝制,一个周的时间,就做好了一百多个布艺柿子,挂在社区道路上,映衬得喜气洋洋。

多版十二生肖见“针”功

事实上,布艺柿子只是王炳珍作品中最简单的款式。走进王炳珍的家,才真正见识到她手中的针线乾坤。

不到两平方米的阳台,是王炳珍的工作台。上面除了几盆多肉,其余的地方几乎被做手工布艺的材料摆满。各式珠子、配件等被分门别类码得整整齐齐,提前打好的流苏、针线工具等也都各有地界儿,仿佛是一个专业匠人的工作台。桌面的一角,还放着王炳珍未做完的牛年布艺挂件。

“做布艺作品,要把写实和卡通形象结合,一下子抓住动物最明显的特征。”王炳珍介绍,在她的家中,珍藏着这几年来做的各个版本的“十二生肖”系列布艺挂件,虽然会根据灵感进行不断改动,但是每个版本的生肖都很有特点:蛇的身体呈现波浪形,嘴巴上缝上红色的信子;兔子的耳朵特别长,眼睛选用红色的扣子;狗的尾巴高高翘起,猴子的脸是半圆形……

“只要有时间,我就照着实物还有网上的照片研究,光是图纸就存了好几个柜子。”王炳珍打开阳台的几个柜子,里面分门别类的放着各式用废纸和宣传单页做的图纸和模板,见证了她这些年来的布艺手工制作工艺。

义卖手工制品资助学子

今年77岁的王炳珍接触布艺手工制作大概已有十年的时间。从小就有针线基础的她,一直很心灵手巧。退休后,把孙辈带大后,王炳珍闲了下来。“待在家里也要找点事干。”王炳珍说。于是,她走上了布艺手工制作之路。

不仅制作布艺手工艺品,王炳珍还把自己的针线手艺用在废物利用上。孩子们不穿的旧牛仔裤,经她的巧手就变成了时尚的单肩包。包里还有一条隐藏的长肩带,能让包包轻松变个样。不穿的旧衣裤、旧布条等,经过她的手后也能变成漂亮的钱包、钥匙包、收纳袋等。

“有一次出门旅游,看到景点在卖一款双肩包,前面有四个口袋,能把卫生纸、雨伞、水杯等放好,很新奇。当时我记住了样子,回来就照着做了几个,分发给邻居和朋友。这些人因出门时回头率老高了,回头就问我在哪买的呢。”王炳珍骄傲地说。

除了把布艺手工当成兴趣,王炳珍还把它当成了爱心事业。每年,王炳珍都会缝制几百件布艺手工艺品送到学校、福利院、社区。此外,她还经常义卖手工制品,将攒下来的钱用来资助贫困学生。(Hi威海客户端记者常会会/文姚威/图)

值班总编:王岚

复审:谭立勇

编辑:董倩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