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哪些好的方法 http://m.39.net/pf/a_10467294.html<
法官进农村
宣讲民法典
关于法律你了解多少?
送法杨家窑村
夫妻一方患有精神分裂症,另一方能否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婚姻?
欠条上只有丈夫的签字,出借人如何才能证明该笔借款为夫妻共同债务?
同居关系解除,一方能否主张分割未登记在自己名下的财产?
村里将一项工程承包给个体户,工人在干活过程中受伤,村委会是否因与其存在雇佣关系而需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负责村环境卫生的人员因自身原因受伤,能否基于劳动关系向村委会主张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
为持续推动《民法典》“六进”活动高质量开展,近日,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怡红带领民一庭副庭长王艳宏等一行4人,深入云冈区杨家窑村开展《民法典》进乡村宣讲活动,以案讲法、以案释典,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为村民们送上一份冒着浓浓“烟火气”的“普法大餐”。杨家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占君和村支两委成员以及部分村民参加活动。
张怡红从《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宣讲了婚姻家庭编的有关内容。以案释法对撤销婚姻和离婚冷静期的适用、同居析产与夫妻财产分割的区别、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等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讲解,并倡导要维持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传承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王艳宏针对现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经常碰到的承揽加工和劳务雇佣等法律问题,通过鲜活的案例,对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法官送法上门,将书面上的法律条文变成了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让老百姓既能听得懂,又能记得住,也能用得上。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难题,还大大拉近了法官和群众的距离。村民们希望今后多开展这样接地气的普法宣传。
图文
王社会
送法坊城新村
8月19日上午,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的民法典“六进”活动在大同市云州区坊城新村继续进行,该项活动旨在真正打通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通过开展法治宣讲、提供法律咨询等活动,切实提升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治素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在坊城新村村委会前的广场上,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怡红组织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为村民发放了法律宣传单,现场还举行了法律咨询活动,针对“老人不会写字,如何立遗嘱.......”“婚姻关系与同居关系的区别……”“人身遭受侵权损害,如何主张赔偿……”这些农村干部群众生活中切身相关的热点法律问题,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根据民法典物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相关法律内容进行了现场咨询解答和宣传教育。
·普法·
同时,张怡红与扶贫干部、村委会主任一起深入村民家中,将民法典相关宣传材料送到村民手中,并耐心细致地解答村民提出的法律问题。坊城新村的群众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与学法热情,参与活动的老人白高山表示不仅会以长辈的身份带头学法,还会让全家人一起学法,在生活中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
图片
唐颖
文字
民一庭吉永军
送法郭家窑头村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法院职能,8月17日,大同中院民三庭员额法官李华前往云州区郭家窑头村,开展“法治进乡村”宣讲活动,让《民法典》走到普通老百姓身边,打通法治宣传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李华向郭家窑头村村民赠送《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材料。
在宣讲过程中,李华讲解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审判实务经验和村民日常生活实际,着重从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继承等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当地村民解读了《民法典》,解答了村民的切身关切,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图文
民三庭李斐
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和人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生产经营等方方面面息息相关,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今年以来,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民法典宣传与助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多样的普法宣传形式,在多个农村同步展开法典宣传活动,让民法典真正走进村民心里,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对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依法治理、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原标题:《民法典宣讲“六进”之进农村:法官进农村宣讲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