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车水马龙的街角、人流涌动的商圈,繁华的城市面纱下,隐藏着无数人与人的纠葛。城管与流动商贩的“猫鼠游戏”正是其中之一。
流动商贩需要一方天地,城市需要一片洁净,作为守护者的城管人该如何行动?
年12月,东莞在广东省内率先提出“小微执法”工作模式,对城市管理领域违法情节轻微,但影响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的常见十大违法行为,实施包容免罚、快速查处的“1+1”执法工作模式。
时隔半年,东莞多个镇街陆续开出“小微执法”罚单,经一线实践,该模式在缓和城管与流动商贩争执方面展现出潜力。“小微执法”案件虽然多了,但市民投诉少了、违法行为能管住了,市容环境也在慢慢变好。
南方日报记者李玲玉
30分钟的执法效率
在乱扔乱堆、乱投乱放、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画、乱设摊点等常见的十大违法行为中,占道经营和无照商贩乱摆卖是城市管理的“顽疾”,也是冲突最容易发生的地方。
在东莞南城城管片长李惠顺目前处理的9起“小微执法”案件中,6件都与占道经营和乱摆卖相关。“‘小微执法’对路边占道经营的管理最有效。”在东莞城管系统工作8年多的“90后”大朗城管分局市容执法组相关负责人叶冠廷认为。
据叶冠廷回忆,从年加入城管工作以来,他基本没有对占道经营和无照商贩乱摆卖进行过立案处理。日常工作主要以口头劝说为主,偶尔以扣押小喇叭等方式提醒。但口头宣传没效果,还容易反复;扣押小物件容易发生矛盾,长久下来就形成了“看到城管人就跑”的典型场景。
“不是不作为,是没法做!有了‘小微执法’才算是真正做起来了。”叶冠廷解释说。虽然温柔说教的方式成效不显著,但执法流程繁琐、难度又大,就算自己想执法解决也无法进行。
据了解,以往城管部门的处罚程序较为繁琐,执法人员需要在现场拍照取证、登记信息、填写执法文书、扣押物品等,可能还要叫当事人到城管局询问、制作笔录,当事人还要跑银行缴纳罚款等。一套流程下来都要花费好几天。
“扣了就扣了,我们不会去拿的,一般都是剪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