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ww.zherpaint.com/bzlf/kkjs/m/1271.html
横道河子镇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因中东铁路修建而兴起繁荣,拥有众多俄罗斯风格建筑和中东铁路机车库、圣母进堂教堂等历史遗迹。小镇距高铁横道河子东站很近,打车或乘坐小巴车,数分钟可至。
“坐上高铁去看山沟里的城,感受不一样的异域风情。”这是我在一张旅游宣传单上看到的宣传语,配图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老建筑。
从哈尔滨乘高铁向牡丹江方向,一个半小时后,飞驶的高铁钻出连绵起伏的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就到了横道河子东站,也到了宣传单上的“山沟里的城”。当地乘客滔滔不绝地介绍,横道河子是一座百年俄式风情小镇,有很多俄式建筑,风格独特,很有看头。
出站后乘坐小巴士,几分钟的路程便进了镇子。女司机用口音浓重的东北话大声提醒乘客:“就在这旮下车,顺着这条俄罗斯老街一直走,自己瞅吧。”
下了车,眼前是一条溜直的石板道,两旁耸立着高大冷峻的建筑,全是俄罗斯风格,岁月的沧桑也没有掩去它们的独特美感。建筑上挂着黑色大理石牌,刻着“中东铁路建筑群某某建筑”字样,还有文字简介。这些建筑很多都是中东铁路时期开始修建的,采用定型设计,多为黑色铁皮屋顶,石块砌筑虎皮墙,也有少量砖墙。门窗周围及墙角隅石与腰线用砖砌筑,门上墙体修筑出小型山花墙面,与我国传统建筑风格迥异。这些俄式建筑墙体多厚达一米,有着厚重粗犷之美,冬季防寒效果极佳。
小镇规模不大,除了舒缓的俄罗斯音乐,基本没有其他杂音。有些游客干脆坐在街边的木椅上发呆,那椅子都带有一定坡度,往后一仰,只见近处是黛绿的大山,一朵朵白云在蓝天的大背景下,慢悠悠地飘过樟子松的树梢,很闲适的感觉。俄式民居里的居民多为老人,坐在房阴下小声聊天,身边晾晒着的蘑菇还散发着大山清新的气息。
这个山沟里的小镇,为什么有这么多俄式建筑呢?翻开小镇的历史,上溯到年中东铁路修建时期。原来,因铁路要翻过西侧高海拔的张广才岭,施工难度较大,这里汇聚了大批俄国工程技术人员和中国劳工。铁路通车后,依然有大批俄国人服务于铁路,便在此修建了住宅和公寓。最初这条山沟并没有名字,只有几户人家,俄国设计者给起了个名字叫“乌恰斯克”,意思是山沟里的城。“横道河子”这个地名则是因为铁路要跨过镇里的一条小河,因为形象、好记,一直沿用至今。
沿着俄罗斯老街边走边看,前方高坡处的一栋木质教堂格外引人注目,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黄铜的光泽。沿着花海簇拥的阶梯木栈道走进墨绿色铁栅栏围成的院子,昔日的东正教堂现在是中东铁路博物馆的一个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教堂名叫圣母进堂,始建于20世纪初,是俄罗斯传统井干式木结构,除了地基,全部用原木卡嵌叠加成墙体,窗型高大,门楣、窗楣图案精美。
在众多俄式建筑中,体量最大、最有特点的是横道河子机车库,现在是中东铁路博物馆的另一个展区。横道河子机车库建成于年,中东铁路也是在这一年全线通车。当时,火车要翻过西侧的张广才岭驶向哈尔滨方向,需要在进山前加挂车头在后面助推,为了存储和检修机车,于是修建了这个扇形机车库。可能是为了存放更多机车,机车库有15个库房并列,比刚才看过的俄式建筑更大气,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壮美。车库前的中心位置还建有一个机车转盘,火车头开上去,转盘转动,完成调头,让火车头顺利进入某一个车库。
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后,横道河子开始繁华起来,俄国人、朝鲜人、日本人、捷克人等外国人与中国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小镇上,一栋栋具有异国风情的房屋纷纷立起。商号开业了,连酒厂都建起来了。人们利用周围山上丰富的野生浆果生产外国人喜爱的果酒,后来还开始生产啤酒。
20世纪80年代末,这个由一栋栋俄式建筑构成的小镇引起了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