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变,大影响读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细节》一书作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是其继《影响力》之后的又一力作,这本书也可以说是《影响力》的姊妹篇。本书与其说是让读者重视细节的力量,不如说是引导读者以不同的视角去发掘人们日常笃信的事情,让读者区别习惯性反应与实践思索作用于客观实际后的不同效果。全书并没有如大部分人想当然的一味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及行为学的调查,总结出了抓住关键细节的方法及普适规律,是方法论的总结,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说服目标人群的书籍。作者在其上部著作《影响力》中论述了普遍试用的说服原理:互惠,人们感到有义务偿还别人给予的恩惠;权威,人们希望专家指点迷;稀缺,某样东西越稀少,人们就越想要;喜好,人们越喜欢某个人,就越容易答应他的请求;保持一致,人们希望做出跟自己的承诺和价值观相符的行为,并始终如一;社会认同,人们会参照他人的做法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细节》一说某种程度上是对实践上述原理的方法与指导.书中不断强调一条简单的道理:当你打算影响他人行为的时候,最微小的做法改变,往往能取得最显著的成效。以小改变,起到大影响的重用,进而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影响策略。摆事实、讲道理作用的“退化”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需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量呈几何状增加,绝大多数人认同的“摆事实,讲道理”在说服目标人物过程中遭遇滑铁卢。究其原因应该有两个:首先,大多数人在做决策时候会把手上的信息都考虑到,然后做出有理有据的明智决定,找到最为正确的做法,所以,人们自然觉得其他人也肯定如此,在影响说服目标人物之时,总是将一切能够支持其论据的信息“倾倒”式的传递给对方,这其中就带来了一些问题,从目标人物来讲,他接受到的信息不是他主动选择的,或者他是被“填鸭”的。从说服方来说,他们这种信息“倾倒”式的传递是其长久固定的行为模式导致的应激做法,并不是符合实际的有效做法,他们的自我立场加上主观思考并没有延伸到目标人物的现实立场、潜在行为及思考方式,因为当角色翻转之时,当他们以被说服者的角色出现之时,他们所期待的也一定不是这种“填鸭”。进而,绝大多数人认同的摆事实、讲道理在说服他们过程中的作用在降低。作者结合具体的场景,总结出52点说服目标人群的方法,有几点最让人印象深刻。利用人们普遍的从众心理,向大众借力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有一个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行为方式,那就是人们渴望独特,却又害怕特立独行,前者确保出众,后者确保合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渴望独特的心理也是有共性的,大众的从众心理也就落入了社会认同原理的框架内,同时从众心理在人们日常决策中占的比例是比我们预想中的要高的多。书中作者列举了在英国海关总署得标准缴税通知函里面添加了按时纳税人的具体数字使得迟交税款的清缴率达到86%。借用人们的从众心理达到了提高税款清缴率的目的。从众心理的借用实在你所希望目标人群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9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